【阿长与山海经全文概括】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,收录于他的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中。文章通过作者对童年时期保姆阿长的回忆,展现了她虽粗俗但善良、真诚的性格特点,并通过她为“我”买来《山海经》这一事件,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与怀念之情。
一、
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,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《山海经》的渴望,以及阿长如何在不了解书的情况下,依然设法为他买到这本书。文章不仅刻画了阿长的形象,也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对人性温暖的体悟。
二、全文结构概括(表格形式)
部分 | 内容概要 |
开头 | 鲁迅回忆儿时家中有一位保姆,名叫阿长,她是个粗俗但心地善良的农村妇女。 |
阿长的特点 | 她喜欢切切察察,睡觉时摆成“大”字,还爱讲一些迷信故事,让年幼的“我”感到厌烦。 |
对《山海经》的渴望 | “我”非常想得到一本《山海经》,但家里没人能买,于是向阿长提起。 |
阿长的行动 | 阿长虽然不识字,但她记住了“我”的话,并且不顾辛苦,终于从一个远房亲戚那里买来了《山海经》。 |
阿长的改变 | 这件事让“我”对她产生了极大的敬意,觉得她虽然粗俗,却有真挚的心。 |
结尾 | 鲁迅在多年后回想起这段往事,感慨万千,表达了对阿长的怀念与感激之情。 |
三、主题思想
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通过对一位普通劳动妇女的描写,表达了对人性中善良与真诚的赞美。同时,文章也体现了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,以及对那些曾经给予他温暖与帮助的人的感恩之心。
四、写作特色
- 语言朴实自然:鲁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回忆,情感真挚。
- 细节描写生动:如阿长的睡姿、说话方式等,形象鲜明。
- 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:通过“我”对阿长态度的变化,表现其性格的转变与成长。
结语:
《阿长与〈山海经〉》不仅是一篇回忆录,更是一曲对普通人温情的赞歌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善意往往来自最不起眼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