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天之骄子什么意思】“天之骄子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非常优秀、出类拔萃的人。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,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赞美他人时。
一、成语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天之骄子 |
拼音 | tiān zhī jiāo zǐ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单于遣使遗汉书,曰:‘南有大汉,北有强匈奴,匈奴为天之骄子也。’” |
含义 | 原指匈奴人自称为“天之骄子”,后泛指被上天宠爱、特别优秀的人或群体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褒义,形容某人或某群体非常出色、卓越。 |
近义词 | 龙凤之子、天才、精英 |
反义词 | 庸人、凡夫俗子 |
二、成语解析
“天之骄子”中的“天”指的是上天,“骄”是骄傲、自豪的意思,“子”则是子女、后代。合起来就是“上天的骄傲之子”。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匈奴人,因为他们自认为是上天特别眷顾的民族,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杰出人才的尊称。
在现代汉语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称赞一个人才华横溢、能力出众,比如在体育、学术、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人,都可以被称为“天之骄子”。
三、使用示例
1. 历史背景:
在古代,匈奴人常用“天之骄子”来自夸,表示他们是被上天特别关照的民族。
2. 现代用法:
- “这位青年科学家年仅三十,堪称科技界的‘天之骄子’。”
- “他从小成绩优异,被家人视为‘天之骄子’。”
四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天之骄子”是褒义词,但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显得过于夸张或贬低他人。此外,该成语一般不用于描述集体,而是更适用于个体。
五、结语
“天之骄子”作为一句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杰出人物的推崇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人才的尊重与敬仰。无论是用于书面表达还是口语交流,它都能准确传达出一种高度的认可和赞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