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】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《史记》中的一篇,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几位著名的刺客事迹。这些刺客虽以“杀人为业”,但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与政治动机,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人的精神风貌。
一、
《刺客列传》共收录了五位刺客:曹沫、专诸、聂政、荆轲和高渐离。他们各自的故事展现了不同的性格与命运,有的成功刺杀目标,有的则失败身亡,但都体现了古代刺客的忠诚、勇气与牺牲精神。
1. 曹沫:鲁国将军,因战败被齐国俘虏,后在宴会上以匕首威胁齐桓公,迫使他归还土地,体现出智勇双全。
2. 专诸:吴国勇士,为助公子光夺取王位,将匕首藏于鱼腹中,成功刺杀吴王僚。
3. 聂政:韩国侠士,为报恩刺杀韩相侠累,事成后毁容自尽,表现其重义轻生。
4. 荆轲:燕国侠客,受太子丹委托刺杀秦王嬴政,虽失败却成为千古悲壮英雄。
5. 高渐离:荆轲好友,擅长击筑,曾以音乐掩护荆轲行动,后因刺杀秦始皇未果而死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(节选) | 翻译 |
曹沫者,鲁人也,以勇力事鲁庄公。 | 曹沫是鲁国人,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。 |
公与齐侯盟于柯,曹沫执匕首劫齐侯。 | 鲁庄公与齐侯在柯地会盟,曹沫手持匕首劫持齐侯。 |
于是,诸侯皆从鲁。 | 于是,各诸侯国都依从鲁国。 |
专诸者,吴之善击剑者也。 | 专诸是吴国擅长击剑的人。 |
荆轲好读书,爱击剑,游说诸侯。 | 荆轲喜欢读书,爱好击剑,游说各国诸侯。 |
荆轲既至燕,太子丹厚礼之。 | 荆轲到了燕国,太子丹以厚礼相待。 |
荆轲曰:“愿得将军之头以献秦王。” | 荆轲说:“希望能得到将军的头颅献给秦王。” |
聂政之刺韩相,其事甚秘,非其所亲,不能知也。 | 聂政刺杀韩相的事非常隐秘,不是他的亲人,无法知道详情。 |
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。 | 高渐离击筑,荆轲随之唱歌。 |
秦王不怿,而目摄之。 | 秦王不高兴,目光威吓他。 |
三、结语
《刺客列传》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记录,更是对人性、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探讨。尽管这些刺客的行为在现代看来充满暴力,但在那个时代,他们的行为被视为一种正义的体现。通过阅读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与文化背景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每位刺客的详细故事或相关历史背景,可参考《史记》原文及历代注释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