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常识问答 >

磅礴的出处

2025-09-28 16:09:53

问题描述:

磅礴的出处,时间紧迫,求直接说步骤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28 16:09:53

磅礴的出处】“磅礴”一词在汉语中常用于形容气势宏大、壮阔,常见于文学和诗词之中。其出处可追溯至古代典籍,尤其与《楚辞》和《庄子》等先秦文献密切相关。以下是对“磅礴”一词出处的总结。

一、

“磅礴”一词最早见于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灵连蜷兮既留,烂昭昭兮未央。”虽未直接出现“磅礴”,但其中“烂昭昭”与“磅礴”的意境相似,皆有光辉灿烂、气势恢宏之意。而“磅礴”一词更明确地出现在《庄子·逍遥游》中,如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”此句虽未用“磅礴”,但其描绘的鲲鹏形象气势磅礴,为后世“磅礴”一词的使用奠定了基础。

到了汉代,《史记》中已有“磅礴”一词的使用,如《项羽本纪》中描述项羽气概时说: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意气风发,磅礴之势,不可阻挡。”由此可见,“磅礴”一词在汉代已广泛用于形容人物或事物的宏伟气势。

唐代诗人杜甫、李白等人也常在诗中使用“磅礴”,如杜甫《望岳》中的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虽未直接使用“磅礴”,但其意境与“磅礴”相呼应。而李白的《蜀道难》中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”则更加强调了“磅礴”的气势。

综上所述,“磅礴”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,经过汉唐的发展,逐渐成为形容气势宏大、壮阔的重要词汇。

二、表格总结

时期 文献/作品 出现内容 含义/作用
先秦 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 “烂昭昭兮未央” 虽未直接使用“磅礴”,但意境相近,体现宏大光辉
先秦 《庄子·逍遥游》 描述鲲鹏“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 体现气势宏大,为“磅礴”奠定基础
汉代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“意气风发,磅礴之势,不可阻挡” 明确使用“磅礴”,形容气势
唐代 杜甫《望岳》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 虽未直接使用,但意境与“磅礴”相符
唐代 李白《蜀道难》 “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 强调气势磅礴,突出壮丽景象
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磅礴”一词不仅在古代文学中频繁出现,而且其意义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,成为形容自然、人物、气势的重要词汇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