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年逾古稀的意思】“年逾古稀”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年龄已经超过了七十岁。这个词语不仅表达了对长寿的赞美,也带有一种尊重和敬意的意味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常常用“年逾古稀”来形容年长的长辈或老人,体现出对他们生活经历和智慧的认可。
下面是对“年逾古稀”的详细解释与总结: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来源 | 用法 |
年逾古稀 | 年龄超过七十岁 | 源自古代对年龄的划分 | 多用于描述老年人,表达敬意 |
古稀 | 七十岁 | 出自杜甫诗句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 | 表示高寿,较为罕见 |
逾 | 超过 | 常见于文言词汇 | 表示年龄超出某个界限 |
二、词语来源
“年逾古稀”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:“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人活到七十岁是非常少见的,因此“古稀”便成为七十岁的代称。而“逾”表示“超过”,所以“年逾古稀”就是指年龄超过了七十岁。
在古代,由于医疗条件有限,人们的平均寿命较短,七十岁已经是高龄,因此“古稀”带有极高的敬意和象征意义。
三、使用场景
1. 文学作品:常用于描写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或性格特点。
2. 日常交流:用于称呼年长的长辈,表达尊敬。
3. 社会场合:如表彰长寿老人、颁发荣誉奖项等。
四、相关表达
表达 | 含义 |
七旬 | 七十岁 |
耄耋 | 八九十岁 |
高寿 | 长寿,常用于形容年长者 |
白发苍苍 | 形容年老,头发白了 |
五、总结
“年逾古稀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既表达了对长寿的赞美,也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。它不仅在文学中常见,在日常生活中也广泛使用。通过了解其来源、含义及使用场景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年龄相关的成语或文化表达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