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】“奇货可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,原意是指把稀有的货物囤积起来,等待高价出售。现在常用来比喻把某种难得的东西(如人才、资源、机会等)当作珍贵的资本,以期在未来获取更大的利益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奇货可居 |
拼音 | qí huò kě jū |
出处 | 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 |
原意 | 把稀有的货物囤积,等待高价出售 |
现代用法 | 比喻利用稀缺资源或人才谋取利益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宾语;多用于贬义或中性 |
近义词 | 物以稀为贵、投机取巧 |
反义词 | 平易近人、物美价廉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故事背景
“奇货可居”最早出自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。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的商人吕不韦,在赵国看到一位落魄的秦国公子异人(后来的秦庄襄王),认为他是可以投资的对象。他觉得这个人虽然目前处境艰难,但将来有成为君主的潜力,于是决定将他视为“奇货”,进行投资。最终,吕不韦通过资助异人,帮助其登上王位,并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回报。
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“奇货可居”的含义:即在别人尚未察觉价值时,提前发现并加以利用,以图未来获利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商业投资 | 他看准了这个新兴市场,决定把资金投入进去,算是“奇货可居”。 |
人才管理 | 公司把重点培养的人才当作“奇货可居”,希望他们未来能带来更大效益。 |
政治策略 | 某些政客善于发掘潜在人选,将其视为“奇货可居”,为日后铺路。 |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语义偏向:该成语多用于带有功利性质的行为,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。
2. 适用对象:适用于描述对稀缺资源、人才、机会的重视和利用。
3. 情感色彩:根据上下文不同,也可中性使用,强调“未雨绸缪”或“先机之利”。
五、结语
“奇货可居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现实中的策略思维。它提醒人们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,善于发现和把握那些看似不起眼但潜在价值极高的事物。然而,也应警惕过度投机,避免因短视而忽视长期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