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杜甫为啥叫杜工部】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,被后人尊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高超的艺术成就著称。在历史记载中,杜甫还有一个别称——“杜工部”。那么,为什么杜甫会被称作“杜工部”呢?下面我们从历史背景、官职含义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。
一、
杜甫之所以被称为“杜工部”,主要是因为他曾在朝廷中担任过“工部员外郎”的职务。在唐代,“工部”是六部之一,负责国家的工程建设、水利、交通等事务。而“员外郎”则是工部中的一个中级官员职位。
杜甫在公元757年(唐肃宗至德二年)因直言进谏,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,后来又升任左拾遗,但不久又被贬。公元762年,他被任命为“检校工部员外郎”,因此后人便以“杜工部”来称呼他。
这一称号不仅反映了杜甫的官职身份,也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经历。尽管杜甫一生仕途坎坷,但他始终关心民生疾苦,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中。因此,“杜工部”不仅是对他官职的称呼,也是对其人格与文学成就的高度概括。
二、表格:杜甫与“杜工部”的关系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杜甫 |
别称 | 杜工部 |
职务 | 检校工部员外郎 |
所属部门 | 工部(六部之一) |
职责 | 负责国家工程建设、水利、交通等事务 |
称号来源 | 因曾任工部员外郎,故称“杜工部” |
历史时期 | 唐代(公元762年左右) |
文化意义 | 体现杜甫的政治经历与文学精神 |
三、结语
“杜工部”这个称号,虽然源于杜甫的官职,但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。通过这个称号,我们不仅能了解杜甫的仕途经历,也能感受到他诗歌中蕴含的深厚情感与社会责任感。杜甫的“工部”之名,早已超越了官职本身,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标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