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九霄云外的意思】“九霄云外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远离尘世、高远缥缈,也用来比喻人的思绪、情感脱离现实,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神话传说,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象征意义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九霄云外 |
拼音 | jiǔ xiāo yún wài |
出处 | 《晋书·天文志》:“九天之说,谓九重天也。”后引申为极高的天空。 |
本义 | 原指极高的天空,后引申为遥远、虚无缥缈的地方。 |
引申义 | 形容人的思绪、情绪脱离现实;也比喻人或物处于非常遥远或难以触及的位置。 |
二、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描述人思绪飘渺 | 他听完那番话后,仿佛置身九霄云外,久久不能回神。 |
表达对某事的不关心 | 这件事对他来说简直是九霄云外的事,根本不在意。 |
形容事物遥不可及 | 那座山峰高耸入云,仿佛在九霄云外。 |
三、文化背景
“九霄”是古代对天空的分层说法,认为天有九重,最高处为“九霄”,象征至高无上的地方。而“云外”则指云层之外,进一步强调其遥远和神秘。因此,“九霄云外”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,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表达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与想象。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天涯海角、遥不可及、恍若隔世 |
反义词 | 身临其境、近在咫尺、触手可及 |
五、总结
“九霄云外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它既可以用来描述人的心理状态,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距离感。在日常生活中,恰当使用这个成语,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,使表达更加生动、富有意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