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 >综合知识 > 正文

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
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散文,全文仅85字,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千古名篇。这篇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(1083年),当时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至黄州,担任团练副使,生活困顿且精神压抑。然而,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,他却以超然旷达的心态面对逆境,展现了文人特有的洒脱与智慧。

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,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常去的地方。一个深秋的夜晚,月色如水,清风徐来,苏轼漫步于寺院之中,心旷神怡。他与友人张怀民同赏美景,感叹自然之妙,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。文中“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”一句,将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,把竹柏的影子形容为水中的水草,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,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。

这篇短文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,更是一首哲理诗。它告诉我们:即使身处困境,只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,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。苏轼用寥寥数语,道出了人生的真谛,令人回味无穷。

标签: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