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怎么样的故事】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是一句寓意深刻的成语,出自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宁愿像美玉一样破碎而死,也不愿像陶器一样完整地苟活。它表达了一个人在面对屈辱、压迫或道德困境时,选择坚守信念、维护尊严,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绝不妥协的精神。
一、故事背景与出处
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。据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记载,当时北齐权臣高演(后来的孝昭帝)为了巩固权力,要求宗室成员改姓高氏。元景安因不愿改变姓氏,被同族人元景皓劝说:“你既然不愿意改姓,那不如向朝廷报告,说明你不愿改姓。”但元景皓却回答: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最终元景皓因坚持立场被处死,而元景安则选择了妥协。
这个故事体现了在政治斗争中,有人选择保命求生,有人选择坚守气节。成语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正是源于此。
二、成语含义与精神内涵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来源 | 《北齐书·元景安传》 |
字面意思 | 宁愿像玉一样破碎,也不愿像瓦片一样完整地活着 |
引申意义 | 坚守原则、维护尊严,宁死不屈 |
精神内涵 | 表现了对人格、信仰和尊严的高度尊重,是一种高尚的道德选择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赞扬那些在逆境中坚持正义、不向邪恶低头的人 |
三、历史与现实中的“宁为玉碎”人物
人物 | 时代 | 事迹 | 是否符合“宁为玉碎” |
元景皓 | 北齐 | 因拒绝改姓被杀 | 是 |
文天祥 | 南宋 | 抗元失败被俘,不降而死 | 是 |
林觉民 | 清末 | 参与黄花岗起义,英勇就义 | 是 |
方志敏 | 近代 | 在狱中写下《可爱的中国》,坚持革命信仰 | 是 |
普罗米修斯 | 古希腊神话 | 盗火给人类,被宙斯惩罚,仍不屈服 | 是 |
四、总结
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体现。它强调的是在面临抉择时,选择坚守内心的原则与信仰,而不是为了生存而放弃自我。这种精神在历史上不断被传承,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无论是古代的忠臣烈士,还是现代的英雄人物,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“宁为玉碎”的精神。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和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