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平十法的做法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,尤其是低年级的加减法运算中,“平十法”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技巧,主要用于解决“凑十法”之外的进位和退位问题。平十法的核心在于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部分,使得其中一部分与另一个数相加能刚好凑成10,从而简化计算过程,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。
一、平十法的基本原理
平十法适用于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,尤其在处理“个位数不够进位”或“个位数需要借位”的情况时非常实用。其基本思路是:将其中一个数拆分为一个“可以凑成10”的数和一个余数,再与另一个数进行运算。
例如:
- 计算 8 + 5 时,可以将5拆为2和3,8+2=10,10+3=13。
- 计算 13 - 6 时,可以将6拆为3和3,13-3=10,10-3=7。
二、平十法的应用场景
场景 | 典型例子 | 平十法操作步骤 |
加法(如 9 + 4) | 9 + 4 = 13 | 将4拆为1和3;9+1=10,10+3=13 |
加法(如 7 + 6) | 7 + 6 = 13 | 将6拆为3和3;7+3=10,10+3=13 |
减法(如 12 - 5) | 12 - 5 = 7 | 将5拆为2和3;12-2=10,10-3=7 |
减法(如 15 - 8) | 15 - 8 = 7 | 将8拆为5和3;15-5=10,10-3=7 |
三、平十法的优点与适用性
- 优点:
- 简化计算步骤,提升运算效率;
- 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;
-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。
- 适用性:
- 主要用于20以内加减法;
- 特别适合初学者掌握进位和退位的计算方法;
- 可作为“凑十法”的补充或替代方式。
四、总结
平十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计算方法,尤其适合小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使用。通过合理拆分数字,使计算过程更加直观和易懂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具体例子,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,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自信心。
表格总结:
方法名称 | 应用范围 | 核心思想 | 操作步骤 | 优点 |
平十法 | 20以内加减法 | 拆分数字凑成10 | 拆分→凑十→继续计算 | 简单、直观、高效 |
凑十法 | 20以内加法 | 通过补足10来计算 | 补足→加整十→加余数 | 快速、便于记忆 |
通过灵活运用平十法,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学运算的技巧,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