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躞蹀什么意思】“躞蹀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,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,现代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,本文将从字义、出处、用法及示例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“躞蹀”(xiè dié)一词,原意是指小步慢走的样子,常用来形容人行走姿态轻盈、缓慢,或带有某种情绪色彩的步态。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“躞蹀”多用于描绘人物动作,尤其是女性的行走姿态,带有一定的美感和细腻感。
该词最早见于《诗经》等古典文献,后在唐宋诗词中也有出现。其用法多为描写人物行为或环境氛围,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xiè dié |
字面意思 | 小步慢走,轻缓地行走 |
词性 | 动词/形容词 |
出处 | 《诗经》、唐宋诗词等古文作品 |
常见用法 | 描写人物行走姿态,尤其是女性,带有细腻、优雅的情感色彩 |
文学意义 | 增强画面感与情感表达,体现古人对细节的观察与描写 |
现代使用 | 较少使用,多见于文学研究或古文阅读中 |
近义词 | 蹒跚、踱步、徘徊、缓行 |
反义词 | 飞奔、疾走、奔跑 |
三、示例说明
1. 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
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嗣音?青青子佩,悠悠我思。纵我不往,子宁不来?”
虽未直接出现“躞蹀”,但类似描写人物行走姿态的句子,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步态的细腻刻画。
2. 唐代诗人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“骊宫高处入青云,仙乐风飘处处闻。缓歌慢舞凝丝竹,尽日君王看不足。”
虽未直接使用“躞蹀”,但“缓歌慢舞”与“躞蹀”的意境相似,都是描写优雅、缓慢的动作。
四、结语
“躞蹀”虽是较为冷门的词语,但在古文阅读和文学欣赏中具有独特的价值。它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,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。对于学习古文或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来说,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体会古人的语言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