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痛打落水狗出自哪篇文章】“痛打落水狗”是一句常见的中文俗语,常用来形容在敌人或对手已经失败、处于劣势时,继续追击、不给其喘息机会的行为。那么,这句话到底出自哪篇文章呢?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
“痛打落水狗”这一说法最早见于鲁迅先生的文章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。在这篇文章中,鲁迅用“痛打落水狗”来批评那些对失败者不仁慈、不宽容的“费厄泼赖”(即“公正、宽恕”的反面)行为,强调在敌人已经失败的情况下,不应手下留情,应彻底将其击败,防止其东山再起。
鲁迅的这一观点源于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,也体现了他一贯的战斗精神和对正义的坚持。虽然“痛打落水狗”在现代语境中有时被用来形容对弱势者的攻击,但在鲁迅的原意中,它更偏向于一种斗争精神和战略思想。
二、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成语出处 | 鲁迅文章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 |
原文语境 | 批评“费厄泼赖”,主张对失败者应彻底打击,防止其卷土重来 |
出处时间 | 1925年 |
作者 | 鲁迅 |
成语含义 | 在敌人已败的情况下继续打击,不给其翻身机会 |
现代用法 | 有时用于形容对弱者的攻击,但原意更偏向斗争与策略 |
三、结语
“痛打落水狗”虽为一句俗语,但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。鲁迅在《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》中首次提出这一说法,既是对现实的批判,也是对斗争精神的提倡。了解其出处和本义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句成语的内涵,避免误用或曲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