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易之论的成语解释】“不易之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不可更改的言论或观点,形容某种说法或结论非常正确、稳固,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说服力。这个成语常用于称赞他人的见解深刻、准确,具有长期价值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不易之论 |
拼音 | bù yì zhī lùn |
出处 | 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道者,所由适于治之路也,故谓之‘道’。……夫不待教而自然者,非天性也,乃人情也;不待训而能言者,非聪明也,乃习气也。若此者,虽有贤才,不能为也。故曰:‘不易之论,天下共守之。’” |
释义 | 不可更改的言论,指非常正确、稳固的观点。 |
用法 | 多用于褒义,形容某人的观点或论述具有权威性、可靠性。 |
近义词 | 定论、铁证如山、不容置疑 |
反义词 | 荒谬之言、无稽之谈、信口开河 |
造句示例 | 他的分析堪称不易之论,令人信服。 |
二、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
“不易之论”通常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,尤其在学术、政治、哲学等领域较为常见。它强调的是观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,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,避免在轻松或口语化的环境中滥用。
此外,该成语带有较强的肯定语气,使用时应确保所评价的内容确实具有不可动摇的依据,否则容易显得主观或武断。
三、拓展理解
在实际生活中,“不易之论”往往对应那些经过时间考验、被广泛认可的真理或原则。例如:
- 科学理论中的基本定律(如牛顿力学)
- 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原则
- 历史经验总结出的规律
这些内容都可能被视为“不易之论”,因为它们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,具有普遍适用性。
四、结语
“不易之论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对真理和权威的认可。在日常交流中,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表达的严谨性和说服力。同时,也要注意其使用范围,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