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目不窥园的解释】“目不窥园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,原意是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习或工作,连院子里的景象都不愿意看一眼。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人非常专注,不为外界干扰所动,专注于自己的事情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目不窥园 |
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|
原意 | 不看院子里的景物,形容专心致志 |
现代引申义 | 形容人极度专注,不受外界干扰 |
使用场景 | 学习、研究、工作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境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目不窥园”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,讲述的是董仲舒在读书时非常专注,甚至一年都没有到庭院中去看过一眼。这说明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,表现出了极高的自律和专注力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目不窥园”逐渐从一个具体的行为描述,演变为一种精神象征,用来赞美那些能够心无旁骛、潜心钻研的人。
三、使用示例
示例句子 | 用法说明 |
他每天都在书房里读书,目不窥园,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 | 表示专注学习,最终取得成功 |
这位科学家为了研究课题,几个月都没有出门,简直是目不窥园。 | 强调科研工作的专注和投入 |
在考试期间,她目不窥园,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 | 描述备考期间的高度专注 |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目不窥园”的关系 |
心无旁骛 | 心中没有其他杂念 | 高度相似,强调专注 |
全神贯注 | 精神完全集中 | 与“目不窥园”有异曲同工之妙 |
专心致志 | 专心一意,尽心尽力 | 也是形容专注的成语 |
五、总结
“目不窥园”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状态。它告诉我们,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,唯有保持专注,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这种“目不窥园”的态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,可参考《汉书》及相关历史文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