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信口雌黄中雌黄原指什么】“信口雌黄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、随意编造、胡说八道。这个成语中的“雌黄”一词,其实有着具体的实物来源和文化背景。
在古代,“雌黄”是一种矿物颜料,颜色呈黄色,常用于书画或书写时的修改。古人写字时如果写错了,会用雌黄涂抹错误的地方,再重新书写。因此,“雌黄”在古代也被称为“改字之药”。
“信口雌黄”最早出自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王衍口谈浮虚,而无实际,故世号为‘信口雌黄’。”意思是王衍说话不切实际,随意更改事实,就像用雌黄来涂改文字一样,毫无根据。
“信口雌黄”中的“雌黄”原指一种黄色的矿物颜料,古人常用它来修改书写错误。后来引申为对言论进行随意篡改或歪曲事实的行为,现多用来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、胡说八道。
表格展示:
词语 | 含义 | 来源 | 引申意义 | 现代用法 |
雌黄 | 一种黄色矿物颜料,古代用于修改书写错误 | 古代书画工具 | 比喻随意篡改事实、胡说八道 | 形容人说话不负责任、信口开河 |
通过了解“雌黄”的本义,我们能更准确地理解“信口雌黄”这一成语的深层含义,也能在日常使用中避免误用。